cnBeta
2018/12/28
據國外媒體報導,在今年9月發佈的一份新報告中,全球頂尖的氣候學家們發出了目前為止最嚴酷的警告:按目前的行動計畫,我們無法實現把氣溫增幅控制在1.5℃之內的目標。我們還要更努力才行。
氣候變化是不容辯駁的科學事實,它對我們的影響也在逐漸為人所瞭解。例如,氣候變化會增加洪水發生的概率,對成千上百萬河畔居民的生命造成威脅,還會幹擾動植物的交配行為。
所以我們根本不用懷疑氣候變化究竟有沒有發生,或者人類究竟是不是始作俑者。相反,我們應該問: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?」
▲ 為緩解氣候變化,頭號目標便是用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燃料
1、人類接下來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?這對我有何意義?
我們的頭號目標是什麼?限制石油、煤炭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使用,代之以可再生的清潔能源,同時提高能量利用效率。瑞典隆德大學可持續性研究中心的可持續科學副教授金伯利‧尼古拉斯(Kimberly Nicholas)指出:「到本世紀20年代末,我們需要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近一半(45%)。」
要實現這一轉變,你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比如少開車、少坐飛機,選用更「綠色」的能源供應商,改變自己的飲食和消費習慣等等。
當然,光靠改變你的消費或駕駛習慣肯定不足以解決氣候變化問題,儘管許多專家都贊同這些做法十分重要,並且能感染他人、讓他們也加入變化的陣營。但我們還需要實現更大範圍的系統性轉變,如修改對能量與食品業的補貼制度,為農業、垃圾處理業制定新規範等等。
製冷劑的例子可以很好地體現上述做法的重要性。一支由研究人員、商業人士和NGO組成的、名叫Drawdown的宣傳組織發現,杜絕氫氟碳化物(常用於冰箱與空調製冷)是減排政策中最有效的一種。因為該物質導致溫室效應的效率高達二氧化碳的9000多倍。好在我們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全球性進展。兩年前,有170個國家同意從2019年開始逐漸淘汰氫氟碳化物的使用。
這一點非常關鍵,因為按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報告所說,「社會各個方面都需要發生空前的改變,這樣才能應對氣候變化。」該小組聯合主席黛博拉‧羅伯特(Debra Robert)也表示:「人人都要參與其中。」
▲ 一項研究指出,放棄開車是個人能為解決氣候變化所做的最大貢獻
你其實可以。人人都有權享有自己身為公民和消費者的權益,應當對政府和企業施壓,確保他們做出必要的系統性變革。
還有一種做法越來越得到大學和宗教組織的推崇,最近甚至有發展為全國性活動的趨勢,就是對涉及污染的企業活動「撤資」,如不購買化石能源股票等等。這樣一來,各組織不僅能為氣候變化出一份力,還能獲得經濟利益。
▲ 太陽能已經成了拉丁美洲、亞洲和非洲地區最便宜的家庭用電來源
3、除此之外,什麼日常行動最應當被採納?
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中,隆德大學研究人員尼古拉斯對148種個人行為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進行了排序。無車出行在其中排名第一。與步行、騎車或搭乘公共交通相比,開車造成的污染更加嚴重。
在歐洲國家等工業化國家,無車出行可以減少2.5噸二氧化碳排放,相當於開發國家每人每年貢獻的排放量(9.2噸)的四分之一。
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報告的共同作者瑪利亞‧維吉尼亞‧維拉里諾(Maria Virginia Vilarino)表示:「我們應選擇能源效率更高的車型,如果有可能,直接選擇電動車。」
其實,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的成本都在不斷降低(雖然具體價格視當地情況而定)。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的最新報告顯示,到了2020年,最常見的幾種可再生能源,如太陽能、地熱能、生物能、水能和向岸風能的價格將與化石能源持平、甚至比化石能源更低。有些可再生能源的性價比已經超越了化石能源。
自2010年來,市政規模的太陽能電池板的價格已經下跌了73%,使太陽能成了拉丁美洲、亞洲和非洲地區最便宜的家庭用電來源。在英國,向岸風能和太陽能正在與天然氣競爭,到了2025年,也將成為最低廉的發電能源。
一些批評者指出,這些價格並未考慮將可再生能源整合到電力網路中的成本。但近期數據顯示,這些成本其實「較為適中」,在電網的管控範圍之內。
這一點其實影響很大。事實上,除了化石能源之外,食品業(尤其是肉類和乳製品類)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最為突出。假如把所有肉牛組成一個國家,它們將成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第三大國,僅次於中國和美國之後。
肉製品業對全球變暖的影響主要有三方面。首先,牛在消化食物時排放的氣體中含有大量甲烷,即溫室氣體之一。其次,我們會用玉米、大豆等人類食物餵養家畜,這種做法對食物的利用率非常低。最後,餵養家畜要耗費大量的水、會排放溫室氣體的化肥,還會占用大片土地。有些土地從砍伐森林開闢而來,這也是導致碳排放的一大原因。
你不需要完全變成素食主義者,只要逐漸減少對肉類的消耗就行。只要把你攝入的動物蛋白質減少一半,你的日常飲食的碳足跡就可以減少40%。有些人還組織了集體禁肉活動,使之成為一種大規模行為。
飛機依靠化石燃料運行,並且暫時還沒有能夠規模化的替代方案。雖然有人嘗試過駕駛太陽能飛機進行環球之旅、並大獲成功,但我們還要數十年時間才能實現太陽能飛機的商業化。
一次正常的跨洋往返飛行可釋放1.6噸二氧化碳,約相當於一名印度人一整年的碳排放量。這也凸顯了氣候變化的不公平性:人人都會受其影響,但只有少數人能承擔起機票的費用,能負擔長年飛行的人更是少之又少。
有一些科學家和公眾人士已經決定不再搭飛機出行、或是減少坐飛機次數。舉辦網路會議、在本地景點度假、或乘火車出行都是減少坐飛機次數的好方法。
大概應該吧。因為我們買的任何東西都會在生產或運輸的過程中留下碳足跡。
例如,服裝業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約占了3%,主要因為製造服裝需要消耗能量。快時尚業的迅速發展也對這一數字起到了助長作用,因為一件衣服穿不了多久便會被淘汰。
此外,海運和空運等國際運輸也會產生一定影響。跨國生產鏈產生的碳足跡往往高於本地生產鏈。不過情況也並非永遠如此,因為有些國家會在大棚中生產反季蔬菜,十分耗能。因此最佳選擇是,購買本地生產的應季食材。儘管如此,做素食主義者對減少碳排放的貢獻仍然要高於僅購買本地食品。
尼古拉斯的研究總結稱,少生孩子是你對減少氣候變化能做的最大貢獻,每年可以少排放60噸二氧化碳。但這一結論仍有很大爭議,並且會引發其它問題。
首先,你需不需要對子女的碳排放負責?其次,這些孩子會在哪裡降生?
假如你應該對子女的碳排放負責,你的父母是否要為你的碳排放負責?假如你不負責,我們應該如何考慮「人口越多、碳排放越多」這一事實呢?此外,生兒育女是不是人類與生俱來、不容辯駁的權利?再說,生孩子對解決氣候變化一定是件壞事嗎?為解決各種挑戰,我們需要更多的問題解決者、而不是更少。
這些都是很傷腦筋的哲學問題,我們在此就先不試著回答了。
我們只知道,世界上每個人創造的碳排放都存在差異。人類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每年5噸,但各國情況殊異:美國和韓國等發達國家的人均碳排放量更高(分別為每人16.5噸和11.5噸),巴基斯坦和菲律賓等發展中國家則更低(約為1噸)。就算在一國之內,富人的碳排放量也高於所用商品和服務更少的窮人。因此,如果把這一事實也納入考慮範圍,就不僅僅是生多少孩子的問題了,還要考慮孩子出生的國家、以及你的經濟地位。
事實上,這麼做影響的不止你一人。社會學家發現,如果一個人的所作所為都為可持續性考慮,其他人也會這麼做。例如,在一間咖啡館內,當被告知30%的美國人都減少了肉類消耗量之後,受試者點素食的幾率增加了一倍。另外一項在線調查顯示,有一半的受試者在得知某個熟人為了改善氣候變化、不再搭乘飛機之後,也減少了坐飛機的次數。
社會學家認為,這是因為人們會不斷評估身邊人的所作所為,並據此調整我們的想法和行為。
如果你無法改變自己的每一項行為,不妨加入一項可靠的環保項目,彌補無法避免的坐飛機或汽車出行。聯合國氣候公約列出了數十個全球各地的環保項目,大家可以踴躍參與其中。
無論你是哥倫比亞的一名咖啡豆種植者,還是美國加州別墅的所有人,氣候變化都會影響你的生活。但反過來也成立:在今後若干年間,你的行為也會對地球產生影響。這種影響是好是壞,全憑你來掌握。
本文轉載自cnBeta